不读远游赋,放怀兹地宜。
云山绕窗户,万态争纷披。
世故日已远,风水方逶迤。
倚杖夜来雨,东山烟散迟。
人间许长史,不与此心期。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兖州孙大夫绝尘亭的赞美和倾诉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读远游赋,放怀兹地宜。
云山绕窗户,万态争纷披。
世故日已远,风水方逶迤。
倚杖夜来雨,东山烟散迟。
人间许长史,不与此心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兖州孙大夫绝尘亭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和人世间的感悟。
诗的第一句“不读远游赋,放怀兹地宜”,表达了诗人不愿去读远游的赋作,而是心情舒畅地留在兖州孙大夫的绝尘亭里。这里的“兹地”指的就是绝尘亭所在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云山绕窗户,万态争纷披”,描绘了绝尘亭周围的云山景色,形容了山峦环绕、云雾缭绕的美景,同时也隐含了自然界万物形态各异、繁多而繁杂的景象。
第四句“世故日已远,风水方逶迤”,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疏离。诗人觉得世事纷繁已经远离自己,而风和水却依然绕着绝尘亭曲折流动,意味着宁静与恒久的存在。
倒数第二句“倚杖夜来雨,东山烟散迟”,描绘了诗人夜晚倚着手杖,看着雨水从东山上落下,烟雾逐渐散去的景象。这里的东山象征了远方,暗示了诗人心中所向往的远方。
最后一句“人间许长史,不与此心期”,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疏离和对绝尘亭的眷恋之情。诗人认为自己与绝尘亭心灵相通,不愿与世事长久纠缠。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云雾、雨水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疏离和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世间的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禅而十方清净。不学而文理井井,不吏而施於有政。寿八十余,阅人三世。孝於塔库,勤力勤礼。百室崇成,檀者亹亹。齐始如终,薪穷於指。耋老而精明,丰肉而神清。和同而不浊,退屈而不陵。是谓大雅之士,惜乎其不发诸朝庭。
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俄惊柟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当阳生处好溪山,翠滴温公宝墨斑。线溜一泓凉意足,须臾肤寸遍人间。
灵承上帝,厉意专精。设洗于阼,疊水以清。兴以致洁,感通神明。无远弗居,其乡兹诚。
小阁峥嵘在空谷,云是先生读书屋。不见善和数千卷,空闻邺侯三万轴。先生一去几经年,山色依然为谁绿。只今赖有卫夫人,壁上萧萧数竿竹。
石路无尘竹径开,幽园寻胜独登台。桥边野水通渔路,城上秋山入酒杯。紫闼青云俱未遂,红颜白发递相催。悠悠兰渚动归思,归思临高不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