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寄天台道士》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译文:
寄给天台道士
在海上寻求成仙的客人啊,何时能望见那三座山?
焚香住宿华顶,除去衣物,采摘下灵芝。
不断地攀登着充满苔藓的山路,期待着找到寻觅已久的道士。
如果因与松子(指道士)分别,就将长久地与世人告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题材是关于寄托希望和追求永生的主题。全诗以一位在海上寻找道士的旅客自述为主,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道教的追求。诗中描述了旅客在寻求仙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渴望。
诗的开篇是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找到那三座山,这里的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诗人通过描绘旅客在海上寻找的过程,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神仙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中,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描绘了旅客在山顶上进行修炼的情景。焚香代表着虔诚和敬意,宿华顶则是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近神仙。裛露采灵芝则是为了求得灵草的力量,以期达到长生的目的。
之后的两句“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描绘了为了寻找道士而一再攀登充满苔藓的山路的情景。这是旅客在寻找道士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辛和艰难。
最后一句“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表达了旅客渴望与道士相见,因此表示愿意与世人告别,追求永生的机会而放弃凡世。
整首诗通过对旅客的自述,表达了人类对长生不老和追求仙人的向往。诗人以唯美的意象和深远的哲思,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超越生老病死的强烈渴望。
酌之一似取廉名,未酌泉时本自清。向使无泉亦无语,不贪不酌更分明。
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当是有枢纽,铁网络纤空。偷儿睨斗柄,赤手制天栋。愁杀地上人,覆压万古痛。书生见事浅,十算九不中。岂徒书生罪,要与六籍共。
海南有陶器,质状矮而堶。云初日炙就,锻铄不以火。水壶丑突兀,酒甒肥磥砢。山罍颈微肿,石鼎足已跛。圆如鸱夷形,大比康瓠颗。华元腹且皤,王莽口何哆。蕃胡入中国,万里随大舸。携之五羊市,巾匮费包裹。侏{左亻中离右隹}讲其效,泻辩若炙輠,课以沸泉沃,冰雪变立可。炙敲
中原归尚棘,三墓久成芜。未议增封树,先宜增封树,先宜禁牧刍。便须营虎落,将以护龙雏。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
可怜明月光,委曲照空床。自是元无梦,更悲今夜长。
得一金丹事毕,休寻白虎青龙。泥文执象理难通。妙处非铅非汞。温养身心不动,满怀和气春风。顿然罔念又无功。还藉黄婆提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