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倏忽不再得,後日欢娱能几何。
顾我面颜衰更早,怜君身世病还多。
窗间暗淡月含雾,船底飘颻风送波。
一寸古心俱未试,相思中夜起悲歌。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寄王回深甫》
中文译文:
少年倏忽不再得,
後日欢娱能几何。
顾我面颜衰更早,
怜君身世病还多。
窗间暗淡月含雾,
船底飘颻风送波。
一寸古心俱未试,
相思中夜起悲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所作,题目为《寄王回深甫》。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友人王回的思念和关切之情,揭示了岁月变迁和生活的不易。
诗的开始两句,表达了年少时的欢乐和快乐在转瞬间消逝,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容的衰老和友人身体上的疾病,表现了岁月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和痛苦。
下半部分描绘了诗人的寂寥之境。窗间暗淡,月色被雾气所遮掩,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船底飘颻,风送波动,意味着诗人在生活的波澜中漂泊不定,没有安稳的栖身之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诗人承认自己对古代志士的心境和追求都没有真正尝试过,而在相思之中,他在深夜中唱起悲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忧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变迁和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困顿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和自身的同情和悲伤,以及对理想和追求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感慨和抒情才能。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扣风。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洛阳自古帝王都,百战荆榛只故墟。零乱园林遗物在,嬉游人物古风余。草迷公子障泥锦,花近佳人油壁车。漂泊强随游客辔,不辞尘土污衣裾。
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
花无长在树,人无长在世。有花须常赏,有酒须当醉。秋霜上鬓来,春风吹不去。
鸟雀喧秋未肯栖,狂风吹树影离披。屋边尚有斜阳在,更看山人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