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曦照上人》

尘外禅房掩渺瀰,高情终与俗流违。
苦吟几度成华发,默坐连宵忆翠微。
风带荷香飘静榻,雨滋苔色汙闲扉。
炎天几阻相寻兴,空倚危楼对落晖。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寄曦照上人》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房在尘外隐匿模糊,
高尚的情感终究与世俗背离。
多少次苦心吟咏化为华发,
默默地坐在夜晚思念着翠微。
风吹着荷香,飘荡在宁静的床榻上,
雨滋润着苔色,沾染了闲适的门扉。
酷热的天气多次阻碍我们相聚的兴趣,
空虚地依靠在危楼上对着落日余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视角描述了禅房的安静与高尚情感与世俗之间的对立。诗人离开尘嚣,远离繁杂的纷扰,选择在禅房内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然而,他也感受到了世俗与禅修之间的冲突与隔阂。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禅修过程中的思考与回忆。他数次苦心吟咏,表达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体悟,这些心路历程化为了一抹抹华发,显示了他修行的岁月和经历。夜晚中,他静坐禅修,心底默默地思念着一位名叫翠微的人物,可能是他的亲人、挚友或者是他在禅修过程中遇到的特殊人物。

诗中还描绘了禅房中的景物和氛围。风吹过,带着荷花的香气,飘荡在宁静的床榻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雨水滋润着墙上的苔藓,染上了一层绿色,给人一种安逸闲适的氛围。这些景物的描绘,强调了禅房的宁静与恬静。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节。炎热的天气不断地阻碍着他与其他人相聚的兴致,使他无法与他人分享禅修的心得和体验。他只能独自倚在危楼上,对着落日的余晖,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禅修的孤独。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在安静与高尚的禅修世界中,禅修者与世俗之间常常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一种身心的修行与内心的探索。整首诗以思念和孤独为主题,通过对禅修者的思绪与景物的描绘,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追求和禅修生活的特殊氛围。

  • 《野堂》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 《杂兴》

    粟无人馈方差快,门有僧敲未绝幽。岂是耄荒深绝物,从来不惯惹闲愁。

  • 《折杨枝》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更未。

  • 《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