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琅玕绕碧梧桐,面面轩窗面面风。
剩著图书围几席,何妨门径拥蒿蓬。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季夏郊墅即事》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玉环绕着碧梧桐,
每个窗口都迎着微风。
书籍摆在几席上,
何妨门径上披着蒿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季夏时节的郊外住宅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环境和自由闲适生活的喜悦之情。通过描绘墅中的景物和生活细节,诗人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自然世界和书籍知识的热爱。
赏析:
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作品中的碧梧桐和碧玉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自然环境的美好。窗口迎风,使凉爽的微风吹进房间,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2. 书籍和知识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图书围在几席上,表明作者的居所充满了书香。这暗示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也反映了他的文化修养。门径上披着蒿蓬,可能指的是门前的野草,这象征着自由和宽广的知识之门。通过书籍和蒿蓬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他对宽广知识和自由思想的追求。
3. 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洋溢着安逸和自在的氛围。作者以平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事情困扰着我们,但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总体而言,《季夏郊墅即事》通过对自然环境、书籍和自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程公许的审美情趣和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涟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教人红销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销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
情闲共悦良朋好,溽暑消来过雨时,萍水远流青点小,柳堤横螟翠丝垂。轻烟晚透疏林迥,嫩卉芳迎皎月迟。清思廊然欣赏地,瞰观遥阁静联诗。
久病长愁损旧眉,低徊鸾镜不成悲。小鬟多事话年时。剩水残山供怅望,旧欢新怨费沉思。更无双泪为君垂。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诗亡向千载,礼义谁维持。唐人得名者,沈宋称绮词。卓哉先生才,邈视数子皋。抗怀信高洁,出事皆清奇。不矜险绝句,意远窥无涯。春归鉴湖绿,水落严子矶。往来寄渔钓,遁世心独知。松月绕云山,尽入骚人思。白雪雅调高,俗耳听不宜。群儿谩嘲毁,百岁名愈驰。裔孙有清风,宛若
去年旱势已殊常,今岁农家更可伤。支港鲋臣空涸辙,大田龟兆未移秧。只今已是眼滴血,此后庆无肉补疮。虮虱小臣惟痛哭,第凭宗社叫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