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鹭纷纷未著行,初従江海觇清光。
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
病眼尚能分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
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衰病相侵眼渐昏,青灯细字苦劳神。
遍看大轴知无力,听诵奇篇赖有人。
前日鼓旗闻苦战,明朝雷雨出潜鳞。
殿庐困极唯思睡,却忆登科似后身。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振鹭纷纷未著行,
初従江海觇清光。
卷声风雨中庭起,
笔势云烟累幅长。
病眼尚能分白黑,
众毛空复数骊黄。
禁中已许公孙第,
得失何私物自忙。
衰病相侵眼渐昏,
青灯细字苦劳神。
遍看大轴知无力,
听诵奇篇赖有人。
前日鼓旗闻苦战,
明朝雷雨出潜鳞。
殿庐困极唯思睡,
却忆登科似后身。
中文译文:
振起的鹭鸟纷纷未能飞翔,
初次从江海间观赏清澈的光芒。
纸卷声在风雨中庭中起伏,
字笔的气势如云烟般连绵不断。
即使眼睛患病也能分辨黑白,
众多毛发毫无用处,数着黄色的。
禁中已经容许了公孙第(指作者的住所),
得失之事何必自私地忙碌。
衰老和疾病相互侵袭,眼睛渐渐昏暗,
在青灯下辛苦地书写细小的字,劳累了神思。
翻看那些巨轴,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
但幸好还有人倾听我朗诵的奇篇。
前一天听到鼓声和旗帜传来苦战的消息,
明天早晨雷雨将会席卷而来,显露出隐藏的鱼鳞。
宫殿困顿极度,只想睡觉,
然而又回忆起登科(指考试中举)的情形,仿佛后来的身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苏辙在集贤殿考试后的心情和境遇。他观赏着江海之间的美景,却无法自由地振翅飞翔,象征他受到制约和束缚。风雨中的纸卷声和云烟般连绵的字势,表达了他在写作中的奋发和执着。
作者坦诚地提到自己的病眼,但尽管如此,他仍能辨别黑白,对世事有所洞察。众多无用的琐事和物质得失并不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关注的是自己的创作和思考。
诗中也透露出作者的衰老和疾病,他的眼睛渐渐昏暗,但他依然辛勤地书写细小的字句,表现了他对文学的坚持和努力。即使感到力不从心,但有人愿意倾听他的朗诵,这种触动使他感到欣慰和满足。
最后,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登科经历,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时刻。这种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困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在考试罢后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抒发了苏辙在集贤殿考试罢后的心境和境遇。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自我反思和回忆,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坚守。他展现了对美景的欣赏、对病痛的抱怨、对创作的努力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整首诗字句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重阳子。全真理。阴阳颠倒怎生使。*哩,哩*。这头行,那头止。冲和上下分明是。*哩,哩*。
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乍引柔条萦路。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到此曾追想,陶潜旧隐,忆隋堤津渡。三眠昼永凝露。更许黄鹂娇语。似怕日暖,飞花成絮,拟雪堆绣户。待放教婆娑,如眉处、笼歌舞。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小堂稳暖纸窗明,低幌围炉亦已成。日阅藏经忘岁月,时临阁帖杂真行。诗才退後愁酣战,酒量衰来喜细倾。从此过冬那复事,夜深时听雪来声。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纸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何曾凝沼渌,有意隔朝暾。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