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岘山道人》

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
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诗词《寄岘山道人》是唐代齐己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门高对鹿门青,
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
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
华岳终悬未去情。
闻说东周天子圣,
会摇金锡却西行。

中文译文:
凤门高崇对鹿门苍青,
往年经过的恩怨尚未平息。
辩鼎上人正在阐述道义,
卧龙丞相却突然遭遇追兵。
炉峰之事已经扛负而归来计划,
华岳之情却始终未去最后留恋。
我听闻东周天子高尚圣明,
原因却是为了摇荡金色的僧杖而不辞辛苦向西行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段历史人物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自身情感和思考。诗词以对比描绘了凤门和鹿门的景色,以突出都巳所经历的风险和挫折,彰显了作者的豪情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辩鼎上人是一个道士,他正在阐述道义,探讨人生的征程。卧龙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他在忽然遭到了追兵的围捕。炉峰和华岳分别是诸葛亮的居住地和陵墓,意味着他曾经有过的成就和留下的情感。作者听说东周天子高尚圣明,是因为他会摇动金色的僧杖,这暗示着东周天子具有智慧和尊贵的特质。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经历和传承,表达了作者对崇高品质和智慧的追求。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和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意愿。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 《书怀寄王秘书》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岁寒三友》

    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可与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

  • 《符十五郎求颂》

    圆虚里许得真游,离水犀通一点秋。机应无私登鸟道,妙同明月静随流。

  • 《行者了宽等题钱买度牒疏四章》

    作佛何曾要裹缠,顶门尚欠世间钱。舍身者与舍佛者,选佛场中化有缘。

  • 《落星寺》

    我自庐山十五载,奔走坐受世迫隘。今年一梦落星湾,遥赏意短终不快。褰裳高步千仞冈,下视城郭等蓬块。阴风远来龙噫吟,大江东下波滂湃。远游止为两眸计,扶杖深叹造物大。五老自是吾故人,一笑却恨浮云碍。欲搜短句记来游,倚槛孤啸上方外。康州涪翁我所师,借问遗碑悉安在。

  • 《祝英台近》

    一窗闲,孤烬冷,独自个春睡。绣被熏香,不似旧风味。静听滴滴檐声,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念芳意。一并十日春寒,梅花煞憔悴。懒做新词,春在可怜里。几时挑菜踏青,云沈雨断,尽分付、楚天之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