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衣曲》

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正念征人苦。
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
练成欲裁新丝香,抱持含愁叔姑堂。
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寄衣曲》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吹进庭院的树中,
攀折的枝条正是思念远方的人的痛苦。
空着的窗户自己织着衣物,不敢轻易放手,
鸣叫的织机悲伤地响着,如同划动的船桨。
织成的布料欲裁剪成新的衣物,散发着丝绸的香气,
抱着忧愁,进入叔姑的房间。
离别后再见,衣物感觉变窄了,
试着与小郎身材相比,更显得长远。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秋风吹进庭院,使得作者感到孤独和寂寞。他自己亲手织衣,却不敢轻易放手,象征着他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织机的鸣叫声让他更加感到忧愁和孤独,如同划动的船桨一样。他希望能够将织成的布料裁剪成新的衣物,散发出丝绸的香气,带着忧愁进入叔姑的房间。当再次见到亲人时,他发现衣物似乎变窄了,试着与小郎身材相比,更显得长远。

赏析:
《寄衣曲》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织衣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秋风吹进庭院的树中,给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思念相呼应。织机的鸣叫声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孤独,使得诗词更具情感色彩。最后,作者通过衣物的比喻,表达了与亲人分离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 《临江仙》

    浓绿锁窗闲院静,照人明月团团。夜长幽梦见伊难。瘦从香脸薄,愁到翠眉残。只道花时容易见,如今花尽春阑。画楼依旧五更寒。可怜红绣被,空记合时欢。

  • 《江行寄远》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 《元宵词二首》

    鳌头移得山三岛,月下传来灯万枝。香陌马嘶红萼锦,翠楼人倚绿杨眉。

  • 《桐花》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尔生不得所,我愿

  • 《二月雨後有蚊蚋》

    春夜一二蚊蚋飞,久不见之尚可喜。而今稍喧来聒人,向後更暖奈尔觜。

  • 《菊》

    菊花初抱叶,始见春光来。绿蓓今著花,又见秋风回。高天不容土,白日安可栽。一世如大疟,寒暑还相催。使我明镜匣,羞为苍颜开。流年可奈何,独有金螺杯。閒秋无丈尺,付与令翦裁。况兹佳节近,秋日宜楼台。菊花又密闹,烂若金缕堆。如何不自乐,行绕空徘徊。秋风不惜花,即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