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

科目从来本自宽,才疎只合作粗官。
雕虫半世将何用,可惜南湖负钓竿。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士人才情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科目从来本自宽,
才疎只合作粗官。
雕虫半世将何用,
可惜南湖负钓竿。

中文译文:
科目一直广泛开展,
才能薄弱者只能做粗官。
如此小器之人有何用,
可叹南湖无缘得到钓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质疑。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张镃认为科举制度虽然科目众多、门类繁杂,但却没有真正考察人才的潜力。他认为那些才能不足的人只能在官场中做一些粗浅的官员,而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诗中提到的“雕虫半世将何用”,意味着细小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相当于把一个雕虫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法施展其才能。最后一句“可惜南湖负钓竿”,南湖指的是杭州的西湖,钓竿象征着才能的施展和成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才情横溢而不能得到施展的人的遗憾和同情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它通过对科举制度中才能被忽视和浪费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关切。

  • 《赠大仰齐禅师》

    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唐来三百栽,不附释迦风。

  • 《效古·其一岁暮怀》

    其一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其二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 《得山雨》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

  • 《幽居》

    衰鬓萧条笑旧青,一枝栖稳寄余龄。徐行不媿衣露肘,安卧何妨席见经。视客恰如堂上燕,捐书那愿案头萤。时时开说前贤事,聊遣乡闾识典刑。

  • 《屈原庙》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幡。龙舆已逐蜂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 《偈颂一百零九首》

    门外门内,一时分付。若是俊流,何必重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