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翻译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注释
①端阳:端午节。
②晦冥:昏暗;阴沉,昏暗气象,出自《史记.龟策列传》。
③汨罗:汨罗江。
④吊:凭吊,吊祭。
⑤英灵:指屈原。
⑥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传自海外,故名。
⑦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
⑧独:独自。
⑨醒:清醒。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诗人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然而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于是诗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此诗起句写景,先写端午节的天气,晦冥而有风雨,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怀才不遇,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汨罗无处吊英灵”一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上文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后两句将“榴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诗人在与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虽有才华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实指超脱自我。一个”醒“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回味无穷。
整首诗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柳色东风村店路,杏花微雨酒家垆。断桥野草寻朱雀,古碣荒苔辨赤乌。挟得红妆歌《子夜》,寒潮双桨莫愁湖。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树阴初合苔生晕,花蕊新成蜜满脾。莺燕各归巢哺子,蛙鱼共乐雨添池。少年春物今如此,老病衰翁了不知。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留,寸茎不可轻。风暖斗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茅,密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绿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戛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