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不雨卧乌龙,已是人间第一功。
得诺向来轻季子,打门何日赴周公。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寄豫章公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中文译文:
寄豫章公三首,第一首:
密云不雨卧乌龙,
已是人间第一功。
得诺向来轻季子,
打门何日赴周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寄给豫章公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寓意的结合,表达了对豫章公的思念和希望的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了"密云不雨卧乌龙",这是在描绘一种气氛,暗示着诗人的心情沉重和寂寥。密云不雨意味着阴霾的天气,而"卧乌龙"则象征着诗人自己,暗示他在此时此刻心情低落。这种景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豫章公的敬仰之情,称其为"人间第一功"。这里的"第一功"意味着豫章公在人间的地位超然,具有卓越的才干和品德。通过这样的称呼,诗人向豫章公表示了他对其的崇敬和向往。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豫章公的期望和希望能够得到其承诺的渴望。诗中提到"得诺向来轻季子",意味着豫章公答应的事情一向没有兑现,对诗人来说是一种轻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豫章公的期待和不满,希望豫章公能够履行诺言,实现他们之间的约定。
最后,诗人以"打门何日赴周公"作为结尾,暗示着诗人渴望能够拜见豫章公,与他相聚。"打门"意味着诗人敲门访问的意愿,而"赴周公"则代表着诗人希望能够与豫章公相见。这种期盼和渴望使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豫章公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关系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豫章公的敬仰、思念和希望的情感。同时,诗人以朴实而直接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期望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宋家池上瑞莲生,嫋嫋出丛抽一茎。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花落莲成碧於卵,瑟瑟尘轻熨人眼。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晚艇村村载,秋原处处收。年来尤爱此,一熟缓千尤。
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涧泉。泉流如碧玉,老僧听不足。后夜月明时,还向泉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