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无一缕破双团,惯下姜盐枉肺肝。
誓酒不应忘此老,论诗宁肯乞麤官。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寄豫章公三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师道对友人豫章公的思念之情,并表明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坚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愧无一缕破双团,
惯下姜盐枉肺肝。
誓酒不应忘此老,
论诗宁肯乞麤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陈师道对豫章公的寄托之情开篇。"一缕破双团"暗指自己没有能力寄送锦囊,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和无奈之情。"姜盐枉肺肝"则是指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勤劳的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两句表达了陈师道的自谦之心和对友人的愧疚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誓酒不应忘此老,论诗宁肯乞麤官"则表达了陈师道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誓酒"表示他发誓以酒为盟,永远不会忘记友人的恩情。"此老"指的是友人豫章公,陈师道以老友之情发出对友人的敬重和感激。"论诗宁肯乞麤官"表达了陈师道宁愿乞求贫贱的官职,也要执着于自己的诗词创作。这句话展示了陈师道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愿意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才情和志向。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文学创作的坚持。通过表达自己的愧疚、自谦和感激,以及对文学的热爱,诗词展现了陈师道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诗人身份的认同。这首诗词既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坚守和追求的表达。
雪月共高寒,求多意未阑。林逋五品服,宋璟九还丹。老友松筠健,贤宗鼎鼐酸。任渠蜂蝶闹,难作武陵看。
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
瑞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鸳瓦霜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程。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寿笑山犹尽,明嫌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仿佛蟾蜍影,萧然蟋蟀声。秋随桐叶倒,心与鬓毛惊。旧出斑无数,新添白几茎。百年成底事,揽镜若为情。
晴江暗涨岸吹沙,山畔船冲树杪斜。城郭半淹桥市闹,鹭鸶缭绕入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