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天门山,江水绕其下。
寒渠已胶舟,欲往岂无马。
时恩缪拘缀,私养难乞假。
低徊适为此,含忧何时写。
吾能好谅直,世或非诡诈。
安得有一廛,相随问耕者。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寄曾子固二首》
崔嵬天门山,
江水绕其下。
寒渠已胶舟,
欲往岂无马。
时恩缪拘缀,
私养难乞假。
低徊适为此,
含忧何时写。
吾能好谅直,
世或非诡诈。
安得有一廛,
相随问耕者。
中文译文:
崔嵬的天门山,
江水环绕其下。
寒冷的渠道已固定船只,
想要前往难道没有马匹吗?
时代的优待束缚着我,
私自养马难以借得。
我沮丧地徘徊在这里,
想要表达的忧愁何时能写出来?
我能够欣赏真诚之人,
尽管世间或许有虚伪。
我如何能够拥有一片田地,
与耕者一同追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寄曾子固二首》之一。诗中以崔嵬天门山和江水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真诚的向往。
诗的开篇描绘了崔嵬的天门山,江水绕山而过,景色壮美。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去山外的愿望,但却没有马匹作为交通工具,暗示着作者受到时代权势的限制,无法轻易实现自己的心愿。
接下来,诗人抱怨时代的优待制度束缚着他,私自养马难以得到批准和支持,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在这种困境中徘徊,心中充满忧虑,而又不知何时能够表达出来。
然而,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真诚之人的欣赏和向往。他希望能够理解并宽容地对待直言不讳的人,尽管世间可能存在虚伪和诡诈。最后,他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片田地,与耕者一同生活,寻求真实和纯粹。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背景,通过抒发自己的忧愁和对真诚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