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屋茅茨山万重,阴云不解雨濛濛。
桃源目断知何处,身在杜陵诗句中。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寄张应和运副二首》是宋代邓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土屋茅茨山万重,
阴云不解雨濛濛。
桃源目断知何处,
身在杜陵诗句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文学情怀为主题,以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的图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索和情感。
诗的开头写道:“土屋茅茨山万重”,通过描绘土屋茅茨层层叠叠的山势,展示出山势雄伟壮丽的景象。这种壮观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居所相结合,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道:“阴云不解雨濛濛”,描绘了天空阴云密布,雨雾弥漫的景象。这里通过天气的描写,增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与之前山势的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变化。
接着的两句诗写道:“桃源目断知何处,身在杜陵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桃源乐土的向往和追寻。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理想世界,诗人表示对这个世外桃园的向往,但又感到无法找到它的准确位置。最后一句“身在杜陵诗句中”则以自身置身于杜陵的诗句之中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示诗人与古代文学的联系和沉浸其中的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势、天气和传说中的桃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杜陵的诗句之中,诗人展示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
杜门芳草与苍苔,况是囊无挑药财。莫汉劳生三十九,人间万事要寒灰。
天与精忠不与时,堂堂心在路人悲。龙颜帝子方推毂,猿臂将军忽死绥。洒泣我来瞻画像,断头公耻立降旗。海州故老凋零尽,重见王师定几时。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梦里光阴挽不回,掩关独坐万缘灰。偶因问讯维摩病,香积天中施饭来。
求识尤太史,泛舟维豫章。秋天值摇落,行色况苍茫。竟乏惊人句,莫升君子堂。学诗虽老矣,获拟遍诸方。
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还似妖姬长年后,酒酣双脸却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