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隐几读南华,颇悟亡羊与战蜗。
住久不知身是客,归休谁谓女无家。
向阳野竹先抽笋,待雪官梅欲试花。
我爱睡乡真乐地,底须频吃玉川茶。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子野》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寄居子野的情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
西窗隐几读南华,
颇悟亡羊与战蜗。
住久不知身是客,
归休谁谓女无家。
向阳野竹先抽笋,
待雪官梅欲试花。
我爱睡乡真乐地,
底须频吃玉川茶。
诗意和赏析:
《寄子野》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的西窗隐几,是作者在乡村中的座位,从这个角落读着南华经,表示他在寂静的乡村中专心研读经典。作者提到"亡羊与战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领悟,意味着即使在平凡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中描述了作者长期寄居乡野,久居之下已不知自己是客人,这表明作者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归属感,把它当作自己的家。然而,归属于哪个家庭却是个谜,这是对作者身份不明的一种暗示,也可能是对乡村生活中的自由和无拘束的赞美。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野竹已经初露嫩笋,官梅在等待雪后开放,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以生机勃勃和希望的感觉。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睡乡的喜爱,将其称为真正的快乐之地,还提到频繁品尝玉川茶,显示了作者生活在乡村中的悠闲和满足。
《寄子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妙之处。
神游忽到云台宫,太华彩翠明秋空。曲廊下阚白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林间突兀见古碣,云外缥缈闻疏锺。褐衣纱帽瘦如削,遗像恐是希夷翁。穷搜未遍忽惊觉,半窗朝日初曈曨。却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堕胡尘中?小臣昧死露肝鬲,愿扈銮驾临崤潼。何当真过此山下,百尺嫋嫋龙旗风。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
委质艰难际,精忠日月昭。引裾尧浸缩,断鞅虏氛消。顾眄安诸夏,风声动一朝。南迁谁辨谤,公论付刍尧。
昴宿储精岳降神,天教抱送玉麒麟。海中仙草千年实,井底丹砂百岁春。历运一同新甲子,日行再见旧壬辰。五云多处三光见,南极星中是老人。
雪后缄诗送春燠,何异祠坛起只肃。吟哦三叹思答报,几欲挥毫纸随缩。多闻实藉益者三,敬客不啻需之六。别君方看月弦下,及六仅比羊胛熟。前时为雪谒仙佛,俯伛叩神如问卜。阴阳妙由帝把握,寅帝傍赖公迪笃。死生休戚系雨暘,此柄不轻果谁属。天公欠雪如负券,得之无庸计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