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满颐间雪满簪,已甘萧散卧山林。
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址》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霜满颐间雪满簪,
已甘萧散卧山林。
如何六十公孙子,
尚作当年举子心。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自身经历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颐间(指面颊之间)满是霜,簪子上覆盖了白雪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心甘情愿地摒弃尘世的繁华,选择在山林中宁静地生活。然而,诗人仍然怀念过去的时光,对年轻时的追求和梦想仍然心存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经历的感慨。描写颐间满是霜、簪子上覆盖白雪的形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时光的流逝相融合。诗人选择萧散卧山林,表示他已经超脱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然而,诗人对过去的岁月仍然心存留恋,通过描述公孙子(指考试举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梦想的怀念。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呈现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在这首诗词中,姜特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以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感慨。诗意深沉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人生的变迁相结合,传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诗人的情感表达风格,展示了他们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宝锁轰霄启玉晨,风恬雪霁净先尘。东皇太一紫坛晓,世界大千青陆春。藜杖流光环佩集,鏠旗斂影豆笾陈。乐歌须仗甘泉笔,斧藻天家泰道新。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记得竹斋风雨夜,对床孤枕话江南。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诗材无限思无穷,斂在唐人四句中。参透此关犹细事,作诗知道始为工。
田园移主只丘坟,他邑浮家每断魂。又向隣州为客久,北风终夜梦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