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焉来此学分弓,定计初筵画诺中。
击楫少能思祖逖,同舟多赖有娄公。
老怀不奈周南滞,佳客今成冀北空。
天上故人如见问,为言憔悴已成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淮东黎漕前往朝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曾伯对离别友人淮东黎漕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学习射箭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在年少时的相知相伴。诗人将友人的前程寄托于画中的誓言,并感慨地说,少年时的友情虽然能够激励他们思念故乡和家人,但是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中年人,友人前往北方的冀州,而他自己却仍然滞留在南方的周南。友人离去后,他感到了孤独和憔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和友人的离别情景,呈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以自己学习射箭的场景开篇,展示了他们年少时的相知相伴,突出了友情的真挚和坚固。随后,诗人将友人的前程和誓言寄托于画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而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己滞留在南方的感慨,凸显了友人前往北方的冀州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他们已经步入中年的现实。
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友情和离别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自己学习射箭、友人前程和自己滞留的情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莲荡中央劣露沙,上头便著野人家。篱边随处插垂柳,檐下小船萦钓车。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故国伊川远,深居碧嶂前。伴吟唯有鹤,高趣别无仙。岳信闲慵答,丹经秘不传。杖蔾时访我,终日话南禅。
绿发青衫旧竹君,墨卿挥拂更清新。断枝活叶风萧瑟,想见凌云百尺身。
词源浩渺浙江潮,倒泻银河落九霄。贝阙珠宫春不老,蓬莱瀛海路非遥。多君访古曾携手,愧我劳生漫折腰。拟欲诛茅成小隐,山云不薄幸相招。
宿雾浓云拨不开,更倾骤雨下天来。天公也喜人欢聚,故遣斜阳送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