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姑杀子欲何为,伤败彝伦总不知。
祸乱晋朝诚在己,灭亡父族咎归谁。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爲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爲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谿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爲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贾后》是宋代徐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贾后行为的不解和忧虑,以及他对晋朝的祸乱和家族的灭亡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弑姑杀子欲何为,
伤败彝伦总不知。
祸乱晋朝诚在己,
灭亡父族咎归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悲惨而令人困惑的场景。诗的开头提到了"弑姑杀子",暗指贾后的凶残行径。作者对于贾后的行为感到疑惑,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杀害姑姑和自己的孩子。"伤败彝伦总不知"表明贾后对于家族的血脉和亲情的伤害似乎毫不在意,这令作者感到深深的忧虑。
接下来,诗中谈及了晋朝的祸乱。这里的"晋朝"可以理解为整个国家的命运。作者认为这种祸乱的根源在于贾后自己,他相信贾后的行为是导致晋朝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诚在己"表明作者将责任归咎于贾后自身。而最后一句"灭亡父族咎归谁"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整个家族的灭亡应该归咎于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于贾后行为带来的后果的思考和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贾后行为的质疑和对家族灭亡的忧虑。通过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个人行为对整个家族和国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诗词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向来从宦郑公乡,每遇清游坐有光。江上凭栏天一色,湖边舣棹木千章。眼前景物俱堪赋,心著家山独未忘。归到小西湖更好,观鱼何必远如棠。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鸠性爱雨花爱晴,同倚东风不同情。春光三月浓于酒,双鸠醉寐不复鸣。双鸠不鸣花相语,无令鸠醒叫天雨。
高堂别馆连湘渚,长向春光开万户。荆王去去不复来,宫中美人自歌舞。
晴天杨柳丝千绪,淡月梨花玉一庭。又是东风去时节,数声啼鸟不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