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甲申大水二首》

吾州背山面江流,一雨便有泛溢忧。
况复梅霖倒江海,白昼洶若龙移湫。
眼看上流没高树,下流屋庐渺无处。
君不见甲子之岁至甲申,如此灾变已三度。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甲申大水二首》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所在的地方背山面江,在一次雨水过后,江水泛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忧虑。尤其是梅雨倾盆,江水猛烈如龙游湫洲。上游看不到高大的树木,下游的房屋也都被水淹没,几乎无处可逃。作者提到了甲子年到甲申年,这样的灾变已经发生了三次,暗示着这种灾害的频繁发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中人们的困境和忧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无奈感。它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脆弱性之间的对比,以及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和无法控制的感受。

这首诗词中的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吾州背山面江流,
我所在的地方背靠山,面临江水,

一雨便有泛溢忧。
一场雨水就会引发泛滥的忧虑。

况复梅霖倒江海,
何况梅雨倾盆,江水倒灌成海,

白昼洶若龙移湫。
白天江水汹涌如龙游湫洲。

眼看上流没高树,
眼前望去上游没有高大的树木,

下流屋庐渺无处。
下游的房屋都无处可寻。

君不见甲子之岁至甲申,
你难道没看见从甲子年到甲申年,

如此灾变已三度。
这样的灾变已经发生了三次。

诗词通过对江水泛滥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渺小。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担忧和对人类力量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细腻,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场景。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灾害中的人们和自然界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它提醒人们要谦虚面对自然的力量,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的思考和感悟。

  • 《息园赏芍药得寒字》

    浅白深红开合欢,丝丝香雨昼难干。直须一日三百盏,无那东风十二栏。水上新传锦字艳,楼头长怨玉箫寒。可怜春色随花尽,留兴还应带月看。

  •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凤阙邻金地,龙旂拂宝台。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 《舟抵南康望庐山》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烟屏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绝妙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远沙汀,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

  • 《挽亲家孟从吾》

    东野哭其子,难存百感身。孤孙犹在抱,行路亦沾巾。满目家园树,何时泪叶春。诸生为执绋,良足化乡人。

  • 《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若耶溪边鹤发叟,流落一生端坐口。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岭头羁旅万里愁,江上凄凉一杯酒。枝横澹月影在地,蕊插乌巾香馥手。交情岁晚金石坚,孤操凛然真耐久。荒山野水终自得,银烛金壶亦何有?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

  • 《钱君倚学士日本刀》

    日本大刀色青荧,鱼皮帖檽沙点星。东胡腰鞘过沧海,舶帆落越栖湾汀。卖珠入市尽明月,解绦换酒琉璃缾。当垆重货不重宝,满贯穿铜去求好。会稽上吏新得名,始将传玩恨不早。归来天禄示朋游,光芒曾射扶桑岛。坐中烛明魑魅遯,吕虔不见王祥老。古者文事必武备,今人褎衣何足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