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从太上问灵均,华发骎駸及此辰。
万里斗槎难远问,一时星弁玷同寅。
纵逢裨灶言何益,自断虞翻相己也。
且喜岁星临宋分,今年颉利定称臣。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观察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休从太上问灵均,
华发骎駸及此辰。
万里斗槎难远问,
一时星弁玷同寅。
译文:
放下对上天的追问,
我有鬓发尽染苍然。
即便万里之间遥难相问,
同为臣子,星弁上的瑕疵。
诗意:
诗的开篇,李曾伯表达了自己不再追问上天的事情,他已经进入中年,头发已经斑白,过去的疑虑和追问已经消散。万里之隔,即使是同为朝臣,也无法直接面对面交流,只能通过文字和书信传达信息。星弁是指官员所佩戴的帽子,玷指的是上面的瑕疵,象征着朝廷中的不完美和问题。
纵逢裨灶言何益,
自断虞翻相己也。
且喜岁星临宋分,
今年颉利定称臣。
译文:
即使遇到灶间的言语又有何益,
自己明白虚妄之辞已经过去。
眼下应该庆幸岁星照耀着宋朝,
今年颉利定将成为臣子。
诗意:
这段诗表达了李曾伯对政治言论的警惕,他认为过去的虚妄之辞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看清现实。他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认为今年颉利(音乐器名,指吉利的意思)将会成为臣子,意味着国家将有所发展和兴盛。
通过这首诗,李曾伯表达了对时局的观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他放下了对上天的追问,认识到现实中的不完美和问题,警惕政治言论的虚妄,同时对国家的兴盛抱有希望和期待。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