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春光绿染衣,东风千里挂帆归。
竹篱红白花相映,只听鸡声在翠微。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昼的春光将大地染绿,
东风吹送着归船千里。
竹篱上红白花朵相映,
只听到鸡声在翠微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以自己西归的归途为背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春光明媚,大地一片翠绿,东风吹送着船只向西归去。在竹篱上,红白花朵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美丽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诗人只听到鸡声,这让他感到宁静和安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春光绿染大地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东风吹送着归船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盼和喜悦。竹篱上的红白花朵相映生辉,增添了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而只听到鸡声在翠微中,也暗示了诗人返乡的宁静和安详,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天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归途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音景的运用,使得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