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剑池》

秦帝南巡厌火精,苍黄埋剑故丰城。
霸图缭戾金龙蛰,坤道扶摇紫气生。
星斗卧来闲窟穴,雌雄飞去变澄泓。
永怀惆怅中宵作,不见春雷发匣声。

作者介绍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作品评述

《剑池》

秦帝南巡厌火精,
苍黄埋剑故丰城。
霸图缭戾金龙蛰,
坤道扶摇紫气生。

星斗卧来闲窟穴,
雌雄飞去变澄泓。
永怀惆怅中宵作,
不见春雷发匣声。

中文译文:
秦皇帝南巡游览,厌倦了烈火的灵气,
便将宝剑埋在了古老的丰城。
霸业图谋纷纷缭绕,金龙蛰伏,
而坤道(指阴柔的性质和能力)却扶摇起舞,
紫气滋生。

星斗在此时眠卧于它的巢穴之中,
阴阳交合后,它们变为一片澄净的汪洋。
永远怀有忧愁萦绕在午夜之中,
却再不见春雷发出宝匣中的声音。

诗意与赏析:
《剑池》首先描述了秦始皇帝在南巡旅行时对烈火飞虹的痛苦感受,随后又描述了秦始皇将宝剑埋在丰城的故事。接着描绘了霸图纷纷缭绕、龙蛰伏、坤道扶摇等场景。最后,诗人以夜晚的寂静和凄凉作结束,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秋天颇为幽静的景象为背景,通过运用夜晚、星斗、龙、坤道等意象来展示自然与人类的交融,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与愁绪。

诗中运用了一些抽象的意象,如春雷发匣声,表达了诗人希望看到秋天发出如春天般活跃的景象。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思之感。

  • 《句》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 《三雪诗用前韵寓三字》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 《夜登小南门城上》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 《北邙山》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 《芗林五十咏·百花洲》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 《远游》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