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以事其亲,斯须不离身。
始终惟爱敬,二者在书绅。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孝》是宋代作家陈淳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孝"为主题,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和赞美。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孝以事其亲,斯须不离身。
始终惟爱敬,二者在书绅。
诗意:
这首诗以"孝"为题,表达了孝道的重要性。诗人陈淳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行为,不离身、贯穿一生。诗人强调,始终以爱和敬重之心对待父母,这两者在书香门第、士人之中尤为重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价值观念。孝道在古代中国被视为最高的美德之一,被重视和倡导。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孝道的内涵和意义。
诗首两句"孝以事其亲,斯须不离身"直接点明了孝道的核心,即通过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来彰显孝心。诗中的"斯须不离身"表达了孝行应贯穿生命的始终。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孝顺父母都应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接下来的两句"始终惟爱敬"强调了对父母的爱和敬重。爱是孝道的基础,而敬重则是孝道的表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缺一不可。父母养育之恩深重,孝顺父母不仅是法定的责任,更是一种情感和道德的选择。
最后两句"二者在书绅"指出了在士人、读书人的行列中,对孝道尤为重视。在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德行的基础,是培养君子风范的重要要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和崇高。通过诗人的抒发和赞美,诗词向读者传递了孝道的深厚内涵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眼空凡马绝全牛,肯念江萍万里浮。一倡朱弦补骚雅,片言华衮续春秋。礼罗自昔须温造,文馆而今欠薛收。要任丘墟百年责,慎毋樽俎上南楼。
风吹旱叶作秋声,凉气微从雨脚生。赤地黄埃归一洗,寸心远目觉双清。乾坤应救街前暍,黎庶如逃釜内烹。我喜南窗无俗物,葛衣飘洒体还轻。
蚕月雨冥冥,愁云满太清。庭阶犹积润,沟港更繁声。嫩绿应浮野,余凉稍及城。隋河今不浅,放艇欲南征。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坚冰塞川厚莫测,断雁叫群声可哀。草围小瓮酒未熟,霜压瘦枝梅不开。稚子忍寒守蠹简,老夫忘睡画炉灰。低头就世吾所讳,千载伯鸾安在哉!
同赏败荷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