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人之门,节文自中根。
所主一以敬,出入无不存。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礼》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通过探讨"礼"的主题,表达了对礼仪之美的赞美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礼者人之门,节文自中根。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门户,准则和规范源自内心的根基。
这两句描述了礼仪的本质和起源,将礼仪比喻为人们相互交往的门户,它的规范和准则源自于人内心的根基。这里的“节文”指的是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
所主一以敬,出入无不存。
礼的核心是尊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循礼仪。
这两句表达了礼仪的核心价值,即尊敬。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无论是出门还是进门,人们都应该尊重他人,遵循礼仪。
诗意: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礼》以礼仪为主题,通过深入探讨礼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表达了对礼仪之美的赞美和思考。诗人认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源自于人的内心根基,而核心是尊敬。诗人强调了礼仪的普遍适用性,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遵循礼仪,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礼仪的思考和赞美。通过将礼仪比喻为人际交往的门户,诗人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根源。他指出,礼仪的规范和准则并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源自于人的内心,凝结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诗人强调了礼仪的核心价值是尊敬,这种尊敬应贯穿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无论是在外出还是进出的场合,都要遵循礼仪,展示对他人的尊重。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礼仪之美,呼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发人们对礼仪的思考和重视。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行为举止,尊重他人,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诗中的表达简练明了,意境清晰,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示了宋代诗人对礼仪文化的独特见解。
蒜山东渡得林丘,邂逅篮舆亦少留。今日更知莱氏隐,暮年长忆武陵游。欲营垣屋随穿斸,尚叹尘沙隔献酬。遥约勾吴亭下路,春风深驻五湖舟。
人家多住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记得下孤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篷。
枯木自少叶,不堪经晓霜。病添衰发白,梳落细丝长。筋力従凋朽,肝心罢激昂。势如秋后雨,一度一凄凉。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梦笔异文通,诗篇总自工。民哦三伏里,句句是清风。
猛雨连天水满湖,扁舟风撼碧涛粗。掀髯笑咏烟波里,两岸人应作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