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欲昌身诗莫时,折腰也莫叹凄凉。
上书假传非无例,慷慨相期入皂囊。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傥欲昌身诗莫时,
折腰也莫叹凄凉。
上书假传非无例,
慷慨相期入皂囊。
中文译文:
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名声得到提升,现在正是写诗的好时机,
折腰低头哀叹自己的凄凉境遇也无济于事。
虽然以假传真的文书不是没有先例,
但我愿意慷慨地放弃现实,与你一同进入诗歌的境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传体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赵蕃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于现实困境的思考。诗人在诗中说,如果想要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现在正是写诗的好时机,因为诗歌能够让自己的名声得到提升。然而,诗人也认识到仅仅折腰低头哀叹自己的凄凉境遇并不能改变现实,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虽然以假传真的文书并不是没有先例,也就是说通过虚假的手段取得成功并不罕见,但他愿意慷慨地放弃现实,并与读者一同进入诗歌的境界。
诗人赵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于诗歌的追求。他批判了以虚假手段获得成功的做法,同时表达了对于诗歌创作的理想和追求。通过对现实和诗歌的对比,诗人呼唤读者们一同放弃现实中的束缚,进入诗歌的境界,寻找内心的自由和诗意的滋养。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它既是对于现实困境的反思,又是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呼唤。同时,诗人通过与读者的共鸣,传递了一种对于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诗意的思考和选择。这首诗词展现了赵蕃独特的思想和对于诗歌的热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