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生异竹,冉冉接同亭。
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
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
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这是一首宋代杨亿所作的诗词《建溪十咏其十毛竹洞》。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门生异竹,冉冉接同亭。
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
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
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建溪中一座名为"十毛竹洞"的洞穴景观。洞门生长着一种异常的竹子,竹子冉冉地延伸出洞门,与洞外的亭子相接。在洞内,石头迸溅着狂野的泉水,叶片因霜而变得更加浓密而青翠。诗人认为这些竹子足以容纳凤凰栖息,甚至拐杖也渴望变成龙的形状。然而,逃离城市喧嚣的旅人何时返回呢?而洞中的岩石已经刻下了铭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建溪的竹洞景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返璞归真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如"异竹"、"冉冉"、"迸溅"、"密叶青"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洞中竹子的生命力和活力。诗人以洞中竹子的成长、石头的喷溅以及冬天的霜封作为景物刻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变化的赞美之情。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追求自由与超越的意境。诗人用"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的表达,将竹子与神话中的凤凰、龙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崇拜与向往。这种崇高的意象和诗人对自由、变化、超越的追求相呼应,展现了人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则表达了对逃离尘嚣的旅人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洞中的岩石已经刻下了铭文,象征着岁月的长河不会停留,人们的离去和归来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痕迹。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变化和追求自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思考。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