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被天香恼,葱珑又一枝。
年年秋好处。
故故月明时,胜绝何妨晚,凄凉却直宜。
客愁添白发,辜负小山期。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见岩桂有感》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被香气缠绕,令人痛苦,岩桂又一枝婀娜多姿。每年秋天的美好之处,依然如故。当明月高悬的时候,胜景已无妨于晚间,凄凉而仍然宜人。客人的忧愁增添了白发,辜负了对这座小山的期望。
诗意:
《见岩桂有感》表达了诗人对岩桂花的感慨和思考。岩桂是一种花卉,它的香气扑鼻,让人心生痛苦,同时它的姿态又非常美丽。每年秋天,岩桂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美好的景色依旧存在,即使在夜晚,明月的光辉也无法超越它的美景。尽管如此,这美景仍然带着凄凉之感,但却依然令人愉悦。诗人以客人的角色,感叹自己的忧愁不断增加,同时也感到对这座小山的期望未能实现,有所辜负。
赏析:
《见岩桂有感》通过描绘岩桂花的香气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以岩桂花为形象,将香气和美丽的形态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他通过描述岩桂花秋天的美好和明月的光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尽管这美景有一种凄凉之感,但依然令人心生喜悦。诗人以客人的身份,将自己的忧愁和辜负的情绪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凸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叹。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交融,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慨。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
有欠牛眠子为寻,剩将朽胔换华簪。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穷通得上心。
长江风雨急,巨石虎狼蹲。水自分三道,舟唯过一门。细观真眩目,平下亦销魂。忠信知堪仗,见曹不用喧。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未晓清风生殿阁,经旬赤气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