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见浙翁琰禅师》

谓师有道国人皆,何必文殊更五台。
棒喝交驰聊复尔,离微不犯亦奇哉。
且言风动还幡动,莫问船来与陆来。
不道相逢不相识,尽教寒拾笑咍咍。

作者介绍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见浙翁琰禅师》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师有道国人皆,何必文殊更五台。
棒喝交驰聊复尔,离微不犯亦奇哉。
且言风动还幡动,莫问船来与陆来。
不道相逢不相识,尽教寒拾笑咍咍。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浙翁琰禅师为主题,表达了禅宗思想和禅师的境界。诗人认为浙翁琰禅师拥有高深的禅道修行,他的道德和智慧已经深入人心,不需要借助于文殊菩萨或五台山等外在的庇佑。禅师以棒喝和言语的方式,让人们通透心性,超越世俗的束缚。禅宗强调离微不犯,即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不受外界的干扰。诗人认为这种境界非常奇妙。诗中也提到了风动和幡动,船来和陆来等现象,暗示禅师超越了表象和对立,不受形式和局限的影响。最后两句表达了禅师不问世俗的相逢和相识,他教人们超越喜怒哀乐,以冷静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一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浙翁琰禅师的境界和禅宗的思想。诗人通过对禅师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向往和敬畏。禅宗注重超越表象和对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禅师的棒喝和言语被描绘为交驰的风,它们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和妄念,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禅师的境界被形容为离微不犯,既表达了他的超然和自由,又强调了禅宗修行的目标。诗中的对立词语如风动和幡动、船来和陆来等,表达了禅师超越对立和相对的境界,与世界和谐共处。最后两句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禅师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他不计较相逢和相识,教人们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禅师境界的描绘,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目标。通过对禅师的赞美和思考,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 《于飞乐》

    天然体段殊常。

  • 《次韵郭宰兼简丞尉三首》

    只将诗律对晴窗,我本无为人自降。曹子棒头施色五,崔侯厅下植松双。千篇堪友骑鲸李,八咏当奴梦笔江。文字兴余行乐耳,肯容碧玉自盈缸。

  • 《病中送春二首》

    送春聊酌洗春杯,罗帕新诗懒向裁。今日好将愁共去,明年莫带病俱来。蜂须鸟舌先占信,柳眼花心倩作媒。依约海棠枝上月,烧灯无那兴徘徊。

  • 《西州院(东川官舍)》

    自入西州院,唯见东川城。今夜城头月,非暗又非明。文案床席满,卷舒赃罪名。惨凄且烦倦,弃之阶下行。怅望天回转,动摇万里情。参辰次第出,牛女颠倒倾。况此风中柳,枝条千万茎。到来篱下笋,亦已长短生。感怆正多绪,鸦鸦相唤惊。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以彼撩乱思,吟为

  • 《山居诗》

    忙处须闲淡处浓,世情疏后道情通。了然得旨青冥外,兀尔虚心罔象中。泉细石根飞不尽,云蒙山脚出无穷。樵夫钓客虽闲散,未必真栖与我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