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简州性上人求语》

春山杜鹃啼,苦劝人归去。
声碎竹林风,血染花梢雨。
我老无家可得归,萝窗睡饱云黏衣。
山童推枕破残梦,报道有僧开竹扉。
何方圣者来寻讨,解包颺下青龙钞。
便欲庭前纵火焚,净地岂容狼藉了。
问渠何日离飞来,两月奔驰未到家。
好劝急归休歇去,春风落尽武林花。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简州性上人求语》是宋代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山中杜鹃的啼声,以及作者苦劝归去的心情。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惑和无家可归的苦闷。

诗词中的景象展示了春山中杜鹃的啼叫声,这声音穿过竹林,透过风声的掩盖而显得碎断。这种景象象征着作者的心境,他的呼唤和苦劝仿佛被风声掩盖,难以传达给他人。而血染花梢雨的描写,则将悲愤之情更加深化,给人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感觉。

诗词的第二段描写了作者自己的境遇。他已经年老,却无家可归,只能在草窗下睡眠。这里的草窗代表了贫苦的居住环境,而云黏衣则暗示了他的困顿和贫穷。山童推开他的枕头,打破了他的残梦,报道有一位僧人来到他的竹门之前。这里的山童和僧人象征着希望和救赎,暗示着作者希望得到一位贤者的启示和帮助。

接下来的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圣者的期待和追寻。他希望能够得到圣者的指教,解开他内心的迷惑和困惑。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庭前纵火焚,使净地不再被狼藉所污染。这里的火焚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对不公正的抗议。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他询问何时才能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两个月的奔波仍未到达目的地,他劝告自己要放弃急于归去,休息一下。而春风落尽武林花的描述,将作者的困境与外部世界的变化相对照,形成一种对比。武林花的凋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与作者的困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深沉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境和追求。通过景物描写、意象的运用以及抒发情感的语言,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贤者的期待、对困境的反抗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同表甥赵康游种范李氏》

    百态范氏石,千寻种氏木。灌以邠李水,禽鸟识故国。使我从今去,魂梦常不足。

  • 《秋吟献李舍人》

    肠结愁根酒不消,新惊白发长愁苗。主司傥许题名姓,笔下看成度海桥。

  • 《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

    一溪屈曲与山随,要试跻攀脚未衰。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

  • 《江月晃重山》

    斗柄指回一性,璇玑斡转双关。滔天洪浪雪华翻。中秋夜,江月晃重山。独步上星坛。剑光横宇角,逼人寒。五灵仙子抱青鸾。飞入华胥阆苑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 《胜胜慢/声声慢》

    寒应消尽,丽日添长,百花未敢先拆。冷艳幽香,分过溪南春色。调酥旋成素蕊,向碧琼、枝头匀滴。愁肠断,怕韶华三弄,雪映溪侧。应是酒阑人静,香散处、惟见玉肌冰格。细细疏风,清态为谁脉脉。芳心向人似语,也相怜、风流词客。待宴赏,伴娇娥、和月共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