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槛竹》

广厦长廊四面围,小栏霜雪两三枝。
帘帷壅蔽无人见,赖有中天日照知。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槛竹》是宋代诗人夏竦的作品。这首诗以写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在广厦长廊中的景象,表达出一种深邃的诗意。

诗中描述了广厦长廊四面被竹子所环绕。这些竹子在霜雪的覆盖下显得更加娇嫩,只有两三根露出小栏之上。帘帷遮挡住了视线,无人能够真正看到这些竹子的美丽。然而,幸好有中天的阳光透过帘帷的缝隙照射下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竹子的存在。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深邃的诗意。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视为高洁、坚韧和不屈的象征。诗中的竹子被描绘成隐匿而又坚强的存在,即使被遮挡住也能从天空中的光线中得到一些温暖和关注。这种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人生态度,表达了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坚强和自我光明的信念。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竹子的景象,通过对竹子的隐喻,传达了深远的思考。诗人运用了光线和影子的意象,展示了一种看似幽暗实则充满希望的境况。整首诗以清新、寂静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意境,使读者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竹子那种与世无争、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简约而意味深长的描写方式,以及对竹子的隐喻所蕴含的诗意。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景象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坚韧、自我光明和希望的情感。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生命的韧性和坚持不懈的力量,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 《泡》

    潮打城头去复还,石尤风紧浪冲船。铛鸣沸水千珠白,凫浴回波万颗圆。茶注玉瓯翻细细,雨零春涧激漩漩。江湖起灭浑无定,逐荇飘萍过岁年。

  • 《游圆通寺》

    欲坐又还起,白云随我行。一空皆佛性,群动共秋声。崩石斜分路,支冈半入城。明朝山下去,平地见朱甍。

  • 《春日》

    春日迟迟,春风载时,春服有晖。念我蚕女,勚于桑畴。

  •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筛寒洒白乱溟濛,祷请功兼造化功。光薄乍迷京口月,影交初转海门风。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醆中。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 《和王郎中题华州李中丞厅》

    莲华峰下郡斋前,绕砌穿池贮瀑泉。君到亦应闲不得,主人草圣复诗仙。

  • 《双柳》

    我作新堂,中庭萧然,双柳寺峙。春阳既应,千条万叶,风渥雨洗。如美妇人,正立栉发,发长至地。微风徐来,掩冉相缪,乱而复理。垂之为缨,绾之为结,屈伸如意。燕雀翔舞,蜩蜇嘶鸣,不召而至。清霜夜落,众叶如剪,颜色惟悴。永愧松柏,岁寒不改,见叹夫子。聊同渊明,攀条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