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春山一寸波。
当筵娇甚不成歌。
动人情态可须多。
金井露寒风下叶,画桥云断月侵河。
厌厌此夜奈愁何。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三)》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点春山一寸波。
当筵娇甚不成歌。
动人情态可须多。
金井露寒风下叶,
画桥云断月侵河。
厌厌此夜奈愁何。
诗意:
这首诗以浣溪沙的形式写就。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春山的美景和夜晚的愁绪。首句以"两点春山"勾勒出远山的轮廓,"一寸波"则指的是水面上微小的波纹,展现了细腻的描写手法。第二句写到在宴会上,美女娇艳动人,却无法唱出动人的歌声,暗示了情感上的无奈和不尽如人意。第三句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认为要表达出动人的情态,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功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金井中的露水和画桥上的云彩、月光,营造出寒冷的氛围和寂静的夜晚,进一步增加了诗词的意境。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夜晚的厌烦和愁闷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准确的语言,以及意象的描绘,展示了贺铸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传递了一种微妙的情绪。诗中的"两点春山"和"一寸波"等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远山和水面的美丽。而"当筵娇甚不成歌"则表达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以及美丽与无奈的矛盾心态。通过描绘金井的露水、画桥上的云彩和月光,诗人进一步创造出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增加了整首诗的意境。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夜晚的厌烦和愁闷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人情世故和生活中的烦恼的感悟与思考,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见《岳州府志》)。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李群玉善急就章,喜食鹅,肇赠句云云。见《纪事》)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题绿阴亭。见《临江府志》)。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今朝寒食节,拨撒浑涕余。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闲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只似去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