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陂塘藕叶干。
细风疏雨鹭鸶寒。
半垂帘幕倚阑干。
惆怅窃香人不见,几回憔悴后庭兰。
行云可是渡江难。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四)》是宋代贺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浅陂塘藕叶干。
细风疏雨鹭鸶寒。
半垂帘幕倚阑干。
惆怅窃香人不见,几回憔悴后庭兰。
行云可是渡江难。
中文译文:
浅浅的池塘里,藕叶已经干枯。
微风轻拂,雨点稀疏,寒意袭来。
帘幕半垂,我倚在栏杆旁。
我心中感到惆怅,因为我偷偷倾诉的人已经不在,几次思念使我变得憔悴,庭院中的兰花也凋谢了。
行云虽然自由自在,但渡过江河却并非易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贺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静谧的景象。清浅的池塘中,藕叶已经干燥,微风轻拂,雨点稀疏,给人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诗人倚在栏杆旁,心中感到惆怅,因为他所依赖的人已经离去,几次思念使他变得憔悴,庭院中的兰花也凋谢了。
整首诗以景物写情,通过描绘自然的寂静和人物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独。藕叶干燥、鹭鸶寒冷的描绘,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兰花凋谢形成对比,加深了诗意的表达。最后两句"行云可是渡江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无奈,将人生的苦难和无法逾越的难题与行云渡江相对照,显现出一种深邃而哀怨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约而凄美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示了贺铸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读者感受到了孤独、失落和无奈的情绪。
吾性本閒旷,素不喜城郭。而况宾主间,礼数相束缚。怅望西南山,佳气日参错。逸兴不可羁,飘飘出笼鹤。翩然曳杖还,专意在一壑。时方孟夏初,众花已零落。槠林晚雪香,麦陇残云薄。谷深绝游尘,苗田叫姑恶。幽人旧相知,一见心喜跃。谓言旧山畲,今犹可耕凿。日夕共登临,靡惮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凡夫有我侬,贪嗔百种凶。佛说多方便,令归此法中。
又从邻舍家,来折主人花。游处当年似,悲伤老去加。兴长歌易放,情密语无哗。归路生残月,春风醉袂斜。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稍稍晨鸟翔,淅淅草上霜。人生早罹苦,寿命恐不长。二十学已成,三十名不彰。岂无同门友,贵贱易中肠。驱马行万里,悠悠过帝乡。幸因弦歌末,得上君子堂。众乐互喧奏,独子备笙簧。坐中无知音,安得神扬扬。愿因高风起,上感白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