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再和)》

如何则可。
我亦不知其谓我。
隐几焚香。
对酒一壶书一床。
知仁观过。
浑沌翻怜谁凿破。
寄傲南窗。
堪羡渊明滋味长。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减字木兰花(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
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
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
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他说:“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意义,对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也存在着疑问。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隐居的情景:“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这里的“隐几”指的是隐居的小几,诗人独自坐在几前,烧香、对饮,把一壶酒和一床书作为他隐居生活的伴侣。这种隐居的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思考的心境。

接下来,诗人言及了对仁爱和善行的观察和思考:“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诗人意味着他理解了仁爱的重要性,但他对于人性的复杂和世间的纷扰感到困惑。他希望寻找到一个能够打破这种纷扰和困惑的方法。

最后一句“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是诗人的寄托和对古代文人渊明的羡慕之情。傲南窗指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窗户,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托在这个窗户上,希望能够像渊明一样,品味到长久的人生滋味。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思考,他独自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思考,同时对于仁爱和人性的复杂也有所思考。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古代文人渊明身上,希望能够达到一种长久的满足和意义。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 《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 《西斋》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 《郡学锁宿》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 《新作西北门楼》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 《吊古行》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 《惜分飞》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