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吹箫泛月。
往事悠悠休更说。
拍碎琉璃。
始觉从前万事非。
清齐净戒。
休作断肠垂泪债。
识破嚣尘。
作个逍遥物外人。

作者介绍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是宋代张孝祥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吹箫泛月。
往事悠悠休更说。
拍碎琉璃。
始觉从前万事非。
清齐净戒。
休作断肠垂泪债。
识破嚣尘。
作个逍遥物外人。

诗意:
这首诗以减字木兰花为题,是张孝祥写给尼师(尼姑)的赠诗。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赏析:

1. "吹箫泛月":这句描绘了吹箫者在月光下吹奏箫曲,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

2. "往事悠悠休更说":这句表达了对过去往事的淡忘和不愿再提及的态度,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带来了伤痛或痛苦。

3. "拍碎琉璃":这句意境深远,琉璃是一种脆弱而美丽的材料,拍碎琉璃可以理解为打破幻想和虚妄,让人从迷梦中醒来,看清现实的本质。

4. "始觉从前万事非":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的重新审视,意识到过去的种种事物并不是真实或重要的,可能是因为作者经历了某种变化或觉醒。

5. "清齐净戒":这句表达了对心灵的净化和戒除杂念的渴望,追求内心的纯净和清明。

6. "休作断肠垂泪债":这句表达了对痛苦和痛苦情感的拒绝,不再让自己陷入悲伤和忧愁之中。

7. "识破嚣尘":这句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洞悉和超越,意味着作者希望看破尘世的喧嚣和浮华。

8. "作个逍遥物外人":这句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希望成为一个超越尘世束缚的自由人,追求心灵的自在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对世俗的追求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一种禅宗的意境,强调了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 《鹎鵊》

    整刷衣裾紫翠新,晓天风露压鸡晨。应知不置莲花漏,长唤林中宴坐人。

  • 《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阁》

    早正中闱妇道成,曾裨内禅母仪新。如今永与勋华主,共享千春及万春。

  • 《白酒两瓶送崔侍御》

    雪化霜融好泼醅,满壶冰冻向春开。求从白石洞中得,携向百花岩畔来。几夕露珠寒贝齿,一泓银水冷琼杯。湖边送与崔夫子,谁见嵇山尽日颓。

  • 《中秋前夕三首》

    中秋无酒定醒然,清赏今宵月已圆。喜我小儿才五岁,犹能倚户望高天。

  • 《谪袁州寄子美》

    去年醉到江花老,忧患相宽独与君。今日天涯又春色,却寻高处望吴云。青红染出化成寺,罗縠翻开秀水纹。风物感人音信少,眼前双燕谩纷纷。

  • 《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