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白水。
无限芰荷红翠里。
几点青山。
半在云烟C95C霭间。
移舟横截。
卧看碧天流素月。
此意虚徐。
好把芗林入画图。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宋代诗词,由向子諲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穷白水。
无限芰荷红翠里。
几点青山。
半在云烟C95C霭间。
移舟横截。
卧看碧天流素月。
此意虚徐。
好把芗林入画图。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中以水、芰荷、青山、云烟、碧天和素月等元素为主要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以船行于白水之上的视角,观赏着芰荷的红绿交织、青山的点缀,以及云烟和霭气交织的景象。在宁静的环境下,作者静卧观赏碧蓝的天空中流动的素色月光。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宁静、和谐与幸福的向往之情。
赏析:
《减字木兰花》通过简洁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入感知和细腻表达的能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无穷与无限、红翠与青山、卧与移舟等,通过对比凸显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丽。同时,通过运用减字技法,使得诗句简练、意境深远,增加了诗的艺术感和韵味。
诗中所描绘的芰荷、青山、云烟和素月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以静观自然、体味自然之美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
总之,《减字木兰花》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宋代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和减字技法,增加了诗的艺术感和韵味。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水一塘,fq一只。fq头漾漾知风起,fq背萧萧闻雨滴。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天然石屋两三僧,趺坐寒云几上生。想见瓦炉烟断处,一函经对万松清。
下峡东归十五年,因君话旧意茫然。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