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圆珠串静慵拈。
夜厌厌。
下重帘。
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江城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圆珠串静慵拈。
夜已深,慢慢地拉下厚重的帘幕。
曲屏斜倚,烛光斜照,心事沉浸在眉间。
金字半开,香穗微露,愁绪无法入眠,对西边的明月心生怨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城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忧愁之情。诗中的小圆珠串可能指的是佩戴在手链上的珠子,静慵拈则表达了诗人心情懒散的状态。夜晚已经很深,诗人慢慢地拉下厚重的帘幕,暗示着他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在曲屏斜倚的房间里,烛光斜照,心事沉浸在眉间,表明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烦恼。诗中提到的金字半开和香穗微露,可能暗指一种微小的希望和美好,但愁绪却使诗人无法入眠,对西边的明月心生怨恨,可能象征着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世事的感慨。
赏析:
《江城子》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江城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小圆珠、厚重的帘幕、曲屏、烛光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苦闷。同时,诗中的金字半开和香穗微露,表现了一丝微小的美好和希望,但愁绪却让诗人难以入眠,对西边的明月心生怨恨,凸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沉静和忧伤之感,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韵味。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