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衣马恣轻肥。
竞新奇。
亦何为。
混处贤愚,谁与辨雄雌。
任尔刺天何足道,终不肯、羡群飞。
燕山花落暮春时。
杜鹃啼。
劝谁归。
耿耿孤忠,惟有此心知。
天赋我才还有用,应不至,负心期。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孟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氏,赠魏国夫人。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妣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燕;一女淑瑞 适钱塘崔复。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这首诗词是元代赵雍创作的《江城子·五陵衣马恣轻肥》,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陵地区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驾驭着肥胖的马匹,毫无顾忌地炫耀自己的奢华。彼此竞相追求新奇事物,但这又有何意义呢?在这混乱的世界中,贤者和愚者混居一起,谁能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或雌雄呢?无论你如何努力,即使你能刺破天空,最终也不会满足,只会羡慕那些能自由翱翔的众多鸟群。燕山的花朵在春天的尽头凋谢,杜鹃鸟啼叫着,劝告归去的人。只有那些孤独而忠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份心情。上天赋予了我才华,它还有用处,我应该不会辜负这份期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时期五陵地区(指京畿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五陵地区是当时的贵族、官僚和富商聚居的地方,人们过着奢华、浪费的生活,追求新奇和享乐。然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虚无的追逐的质疑,质疑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在这混乱的社会中,无法分辨出真正的贤者和愚者,无法辨别出真正的英雄或雌雄。无论人们多么努力追求,最终都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只会对那些自由自在的鸟群心生羡慕。
诗中的燕山花落和杜鹃的哀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更迭,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并回归本真。而那些孤独而忠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心情,他们保持着对真理和价值的执着追求。诗人自称具有天赋才华,相信自己的才能有价值,不会辜负这份期待。
整首诗以对五陵地区的描绘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追逐虚荣和享乐的人生态度的拷问,并呼唤人们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和内心的自由与坚守。
道闭宁濡足,时平亦括囊。故人登世帝,清濑自吾乡。渭叟非真钓,商奴是诈狂。先生不可问,天外一鸾翔。
苏秦鞭疋马,六国饱风烟。累累悬肘下,郭外惭无田。
洛阳一少年,善达古今事。意欲隳单于,慨然陈五饵。当时长安以为笑,今日施行获其利。信哉敢谓胡无人,岁岁叩关来请吏。
欲辨今亡孔与黄,乃占未卜是何祥。鹿蕉覆处难分郑,蝴蝶飞来已化庄。树底君臣浮绿蚁,枕中勋业饭黄粱。唯应一笑希夷叟,尘世茫茫叹夜长。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饿真迹。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行江分。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