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驱席卷蹑遐踪,蓦地桐江一扫空。
北走天骄吾事了,归来袖手敢言功。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驱席卷蹑遐踪,
蓦地桐江一扫空。
北走天骄吾事了,
归来袖手敢言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英烈的赞颂和敬意,描述了他们长驱直入、追踪猎物的过程。最终,他们成功地征服了桐江一带,使其变得空无一人。英烈们北上追击敌人的天骄,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而当他们归来时,不再需要亲自动手,却敢于谈论自己的功绩。
赏析: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英雄们的威武形象。通过使用动词和名词的连续叠加,诗人描绘了英烈们的长途跋涉和迅猛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决心。同时,诗中使用了意象丰富的桐江一扫空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英烈们的威力和威慑力。
诗人通过北走天骄吾事了的表达,暗示着英烈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成功地追击了敌人。归来袖手敢言功这一句则展现了英烈们的谦逊和深藏不露的品质,他们并不需要张扬自己的功绩,因为他们的行动已经足以证明了一切。
整首诗词以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既赞美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又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这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英雄气概的手法,使诗人成功地塑造了英烈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在品味诗词时感受到了强烈的战争氛围和英雄主义情怀。
波眼沄沄浪复轻,稍苏羁束过清明。倩人觅路先寻酒,久客怀乡始见饧。松下紫芽肥野菜,竹间青叶带山樱。自从一别齐安后,直到今朝始听莺。
闻说芳亭著意浓,留连美景一壶中。歌声不放莺声老,酒面长陪花面红。笋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线击东风。时人尽道春归去,疑是桃源路忽通。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狼藉愁桃坠脸红。凤辇只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相送临汉水,怆然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语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间。
青山咫尺不容看,岂是山灵意有难。定自知侬坐诗瘦,故令空雾作漫漫。
萧条安化驿,倦客思悠哉。积水连天阔,青山送客来。疏篱风卷叶,败屋雨生苔。寄语淮阳旧,人今放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