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不满岁,还家见两孙。
遥知临竹户,相对引瓢樽。
老罢那嫌瘦,心宽尚喜存。
风波随处有,何幸免惊奔。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将归二首》
将归不满岁,
还家见两孙。
遥知临竹户,
相对引瓢樽。
老罢那嫌瘦,
心宽尚喜存。
风波随处有,
何幸免惊奔。
中文译文:
将要回家,不满一年,
回到家中见到两个孙子。
远远地看见竹门前,
相对坐下,引起酒瓢。
年老了,不再嫌弃瘦弱,
宽心地欢喜存在。
风波随处都有,
幸运地免去惊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描述了他将要回家,不满一年的时间,回到家中见到两个孙子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将要回家,回到家中见到两个孙子的场景。"将归不满岁,还家见两孙"表达了作者回家的喜悦和对家庭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遥知临竹户,相对引瓢樽"描绘了作者回到家中,坐在竹门前与家人共饮的情景。这里的"临竹户"是指坐在竹门前,"引瓢樽"表示互相倒酒。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表达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和幸福。
最后两句"老罢那嫌瘦,心宽尚喜存。风波随处有,何幸免惊奔"表达了作者对年老的接受和对平淡生活的满足。无论在哪里,都会遇到风波,但作者感到幸运的是能够免去惊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平凡生活的珍爱。通过描绘回家见到孙子、与家人共饮的场景,表达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以及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对家庭和平静生活的珍视,传达了一种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仙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肯因炎尘暝空阔,直与江月同清幽。苍梧云气眉山雨,玉箫三年无今古。九天雨露蛰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移根自岩壑,归我几案间。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俨如对益友,朝夕共盘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
草路无泥未有尘,城南城北总游人。不缘香火来山墅,孤员今年半断春。
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蟾影,理琴听猿啼。佳辰改宿昔,胜寄坐睽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