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江湖伟观山亭二首》

软红尘外耸嵯峨,题品先曾属老坡。
立脚愈高天愈阔,静看舟揖驾风波。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江湖伟观山亭二首》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屹立于纷扰尘世之外的山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照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软红尘外耸嵯峨,
题品先曾属老坡。
立脚愈高天愈阔,
静看舟揖驾风波。

诗意:
诗的开篇以"软红尘外耸嵯峨"来形容山亭,意味着它屹立于纷扰繁忙的尘世之外。接着,作者提到自己曾经在山亭上写下过诗篇,这使得山亭有了一种文化底蕴。在山亭高处立足,心境也变得更加开阔,能够远离尘嚣,静静地观望着船只在波涛中驶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受。"软红尘外耸嵯峨"这句描写使人感受到山亭的高耸和超然,它仿佛是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净土。山亭成为了一方荒山野岭中的一片净土,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给人以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在这座山亭上,作者曾经写下了许多诗篇,"题品先曾属老坡"这句表达了山亭曾经承载过作者的文化情感,使得它更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山亭的高处使得视野更加开阔,"立脚愈高天愈阔"这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亭高处的心境变化,感受到了更加辽阔广袤的天地。

最后两句"静看舟揖驾风波"将视线聚焦在船只行驶的风波之中,山亭成为了观赏船只往来的理想地点。这里既有宁静的山亭,又有外界的喧嚣和波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在意象上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动荡相对立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亭的独特感受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通过山亭与尘世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的向往,寄托了对安宁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 《日曜上人还润州》

    送君何处最堪思,孤月停空欲别时。露茗犹芳邀重会,寒花落尽不成期。鹤令先去看山近,云碍初飞到寺迟。莫倚禅功放心定,萧家陵树误人悲。

  • 《菩萨蛮》

    疏英乍蕾馀寒浅。蹋枝小鹊娇犹颤。谩炷水沈香。帘波不是湘。清愁支酒力。畏听江城笛。恁忍说华年。垂垂欲暮天。

  • 《望远行(仙吕调)》

    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幽雅。乘兴最宜访戴,泛小棹、越溪潇洒。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

  • 《山居杂诗九十首》

    除地台山麓,稍葺五亩宅。松竹互偃亚,云山若阡陌。子舍念我老,文余躬干役。欣欣归来乐,乐岂一朝夕。

  • 《题任处士幽居》

    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

  • 《虞美人》

    枢庭喜庆生辰到。仙伯离蓬岛。鲁台云物正呈祥。线绣工夫从此、日添长。满斟绿醑深深劝。岁岁长相见。蟠桃结子几番红。笑赏清歌声调、叶黄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