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菱蒲碧无主,吴牛夜{左马右展}江干归。
舟人不悟月已上,花脚野蚊撩乱飞。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江畔》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江畔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江畔的菱蒲,碧绿的菱蒲没有主人,象征着江畔的荒凉和寂寞。接着,诗人提到了吴牛,它在夜晚漫步江干,似乎是在寻找归处。这里的吴牛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迷失和无所归属的心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舟人,他们没有意识到月亮已经升起,暗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漠视。最后,诗人描述了花脚野蚊,它们在飞舞中扰乱了安宁的氛围。这里的花脚野蚊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喻,代表着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安。
整首诗以江畔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迷茫和无奈的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江畔的凄凉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畔菱蒲碧无主,
吴牛夜左马右展江干归。
舟人不悟月已上,
花脚野蚊撩乱飞。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江畔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它以江畔的菱蒲和吴牛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迷茫和无所归属的感受。舟人的漠视和花脚野蚊的扰乱,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孤独和不安。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景清佳。正倦客,凝秋思。浩无涯。递十里香芬馥,桂初华。向碧叶。露芳葩。为粟粒、鹅儿情淡薄,倩西风染就丹砂。不比黄金雨,灿余霞。送幽梦,到仙家。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儿童嬉戏杏花堤。春归不解悲。重来草露湿人衣。无花空绕枝。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
算吟千万首,方得两三联。
圆如珠,赤如丹,倘能擘破分喫了,争不惭愧洞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