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
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歷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爲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謚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爲底本,校以清干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江上别石郎中》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落叶蝉声古渡头,
渡头人拥欲行舟。
另离情似长江水,
远亦随公日夜流。
译文:
秋天的叶子飘落,蝉鸣在古老的渡口,
渡口的人们拥挤着,渴望乘舟出行。
他与离别的情感就像长江的水,
无论多远,都随着公公白天黑夜地流淌。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江边别离的情景。秋天的落叶和蝉鸣增添了离别的忧伤氛围,渡口上人们拥挤不舍,希望乘船启程。诗人通过比喻将离别的情感比作长江的水,无论时间多久,离别之情如长江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别离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沉和持久。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落叶和蝉声,以增添离别的忧伤氛围。诗中的渡口象征着人生的过渡和变迁,人们拥挤欲行舟,展现了离别时人们内心的无奈和不舍。将离别的情感比作长江水,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像江水一样无法阻挡、源源不断地流淌。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离别的心情,通过自然景物和比喻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悲凉和无奈,以及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我祖南昌尉,时危弃去仙。刘郎从宦日,天子治平年。燥茗山中火,熬波海上烟。吴民不为盗,唯此挠君权。
元精育万汇,羽族何茫茫。为怪有鸱鴞,为瑞称凤皇。凤皇不时出,未识五色章。吾生在邹鲁,风土殊远方。鸣鸠随乳燕,日夕巢我梁。翩翾杂鸟雀,穿屋率为常。又从筮仕来,五年居帝乡。更直入承明,侍宴趋未央。上林闻莺啭,巧舌如笙簧。鸱鴞徒知名,闻见实未尝。顷年谪商山,听之
朔空曾纪历,带地旧疏泉。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款交欣散玉,洽友悦沉钱。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天门晏闭九重关,楼倚银河气象间。一点星球垂绛阙,五云仙仗下蓬山。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华堂重厦,向尊前更听,碧云新怨。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恨随红蜡短。彩旗影动船头转。双桨凌波,惟念人留恋。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