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江上闻猿》是唐代诗人雍裕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枫岸月斜明,
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
不待第三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雍裕之在江边听到猿猴的啼声时的心境。诗人以枫岸倾斜的月光为背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愁苦和不安。猿猴的啼声打破了他的旅途梦想,使他更加感到困惑和痛苦。诗人在心境的压抑下,感到愁绪纷至沓来,以至于他不愿再等待猿猴的第三声啼叫。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不安情绪。首句"枫岸月斜明"描绘了一个月色斜照的枫叶岸边,给人一种静谧而寂寥的感觉。第二句"猿啼旅梦惊"通过猿猴的啼声作为触发,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他的旅途梦想被打破,引起了他的恐慌和困惑。第三句"愁多肠易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痛苦,他的忧愁如此之多,以至于心脏都变得脆弱易碎。最后一句"不待第三声"显示了诗人的急躁和不耐烦,他不再等待猿猴的第三声啼叫,意味着他不愿再受到更多的打扰和困扰。
整首诗词以简约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纷乱情绪和对痛苦的抗拒。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声音的描写,诗人以微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味到他的苦闷和困惑。这首诗词展示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旅途中的不安和困顿。
危亭瞰云梦,眼界浩无边。秋见长江路,晴宽七泽天。永怀哀郢赋,谁吊独醒贤。俯仰悲千古,披襟尚飒然。
寒雁过原急,渚边秋色深。烟霞向海岛,风雨宿园林。俱住明时愿,同怀故国心。未能先隐迹,聊此一相寻。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举目无非白,雄文乃独玄。
纷纷罗绮竞容芳,明月谁家綍屟廊。帘静幽禽仍自语,筝寒金雁不成行。故人易见倾田窦,死友何由觅范张。惆怅长安看花处,彩绳无计系春阳。
渊默师成宪,端严信若神。承天行日月,与世作阳春。锐意思宽政,温颜访老臣。至今江海士,犹想属车尘。
忆在同安郡,谁知是胜游。仙山常独往,骚客自忘忧。暂别经多难,劳生已白头。羡君驱蒨旆,兼得漱清流。民俗常如古,风光最称秋。短歌聊抒意,为我谢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