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二三子,相送黄鹤矶。
渭北烟树合,江南春水肥。
波宽鱼意足,沙浅乌痕微。
我亦欲东去,斜风雨湿衣。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江头送赵教即席同赋》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中文译文:
东州二三子,相送黄鹤矶。
渭北烟树合,江南春水肥。
波宽鱼意足,沙浅乌痕微。
我亦欲东去,斜风雨湿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头送别的景象。诗人刘过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与朋友赵教分别的情景。
诗中的第一句描述了东州的年轻人们一起送别赵教,送行地点在黄鹤矶。这里黄鹤矶是指长江中的一座岛屿,也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名胜区。
第二句中的渭北烟树合,江南春水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北方和南方的不同景色。渭北是指渭河的北岸,烟树合意味着浓密的烟雾和茂密的树木。而江南则以春水肥美著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第三句以波宽鱼意足,沙浅乌痕微表达了江水的宽广和鱼儿的欢快,以及浅沙上留下的微小痕迹,将读者带入了江水的生动画面。
最后一句我亦欲东去,斜风雨湿衣,表达了诗人刘过自己也有离开的意愿,但斜风和雨使他的衣服湿透,形容了离别时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头送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江水的宽广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这首诗以其朴素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知己非不遇,其如才命违。宦名疑在梦,亲禄只徒归。道路盘危栈,家山指落晖。好将绵竹颂,重拂入关衣。
千山万山皆戴石,十日九日长出云。水鼠夜啼人不见,峡猿暮啸客偏闻。
几转到青山,数重度流水。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