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一世定无纡辔处,故应来此着琴尊。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江心望彭泽作》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青山缺处大江奔,
江口山颜见县门。
一世定无纡辔处,
故应来此着琴尊。
这首诗词描绘了晁补之站在江心,遥望彭泽山水景色的场景。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前两句“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表达了作者站在江心,眺望彭泽的山水景色。诗中的“青山缺处”指的是山脉中间的缺口,大江奔流而过。江口的山脉连绵起伏,山颜(山脉的容貌)就在县城的门口可见。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宏伟,给人以广阔和开放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一世定无纡辔处,故应来此着琴尊”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美景之中感受到的宁静和安宁。诗中的“一世定无纡辔处”意味着在这个地方,诗人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没有任何束缚和烦恼。因此,他应该来到这里,享受琴音的陶冶和自在。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江山壮丽的景色以及自然的宁静给了诗人一种安抚和放松的感受,使他能够舒展心灵,摆脱尘世的束缚。通过弹琴,诗人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达到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江山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展示了晁补之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情感。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碧幢仁施合洪钧,桂树林前倍得春。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幕府山头对碧天,英英群彦满樽前。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干。短李迂辛杂嘲谑,箕张牛奋总安便。独怜何逊今漂泊,望断寒云暮霭边。
丹青台殿起层层,玉砌雕闹取次登。禁近恩波蒙葬地,内家香火傍掸灯。丰碑巨刻书元宰,碧海红尘问老僧。礼罢空王三叹息,自穿萝径拄孤藤。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