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匡庐》作品评述:[注释](1)匡庐“庐山。(2)云雾窟:云雾缭绕的懂窟。[译文]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陶慕渊) le_cha诗词大全
月黑枭鸣树,灯残鼠穴墙。床空围纸被,室静爇枫香。不恨言伤直,惟忧欲败刚。回头顾名利,百世永相忘。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李下老人龙作俦,谈经阅世无春秋。一朝函谷占紫气,万里西极行青牛。青莲居士亦其裔,太白沦精来渴帝。江东狂客漏神机,一号谪仙人得制。天人惊世时一班,文采风流有远孙。百篇斗酒真细事,郡有德政朝功言。晋陵坐啸列城祖,一札细书风九土。为郎不用汉山钱,度支事繁通会府。
客生闻吠犬,草茂有鸣蛙。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
移棹出横塘,悠然见上方。天从湖尾缩,山带树容苍。客病消茶碗,禅心醒石床。翻怜台畔草,尽作苾刍香。
酌郁既灌,芗萧方爇。笾豆静器,簠簋芬飶。鱼腊荐美,牲牷表洁。是戢是将,载迎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