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酒垆今五年,恩移岩邑稍西还。
他年贫富随天与,何日身心听我闲。
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悭。
仲卿意向桐乡好,身后烝尝亦此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将移绩溪令》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坐看酒垆今五年,
恩移岩邑稍西还。
他年贫富随天与,
何日身心听我闲。
山栗似拳应自饱,
蜂糖如土不须悭。
仲卿意向桐乡好,
身后烝尝亦此间。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思考,抒发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自己坐在酒垆旁已经五年,酒垆是指放酒器皿的地方,这里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化。他提到自己曾经受到的恩惠已经转移到了稍稍西边的岩邑,暗示着他的境遇有所改变。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未来的贫富和境遇能够随着天意而变化,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身心能够有闲暇的时光。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人生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山栗和蜂糖来寓意人生的美好。山栗自饱,意味着丰富的收获和满足感;蜂糖如土,表示不需要吝啬,人们应当慷慨与他人分享。这些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和乐于助人的态度。
最后两句诗,诗人提到了仲卿和烝尝,这是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通过这两个名字的引用,诗人可能暗示了自己对桐乡这个地方的喜爱,并且在桐乡之后,他也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烝尝一样的待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期望,同时也传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和善良乐善的向往。
乐国久容人避乖,非窝何以状清怀。则予岂敢窥高躅,天险能升不用阶。
胡虏昔何在,遥闻将士讹。何曾亲吉甫,遽欲夺蓬婆。浪议轻痈溃,成功幸石磨。未知廊庙计,终始果如何。
筮仕西州佐邑时,高才不厌簿书卑。清修与众初难合,真节当朝晚始知。谏苑尘埃多旧藁,佛宫粉绘有生祠。与君家世重重契,祖奠灵车涕满颐。
鸣鸠将雨过东林,细草青郊望转深。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玉雪明人眼,森然膝下郎。原流知衮衮,诵读听琅琅。有子若何慕,他年我曾量。原崇诗礼训,勿近利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