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鉴掩尘埃,含情照魏台。
日中乌鹊至,花里凤凰来。
玉彩疑冰彻,金辉似月开。
方知乐彦辅,自有鉴人才。
李峤,字巨山,赵州贊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臺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鉴》
明鉴掩尘埃,
含情照魏台。
日中乌鹊至,
花里凤凰来。
玉彩疑冰彻,
金辉似月开。
方知乐彦辅,
自有鉴人才。
中文译文:
明亮的宝鉴蒙上了一层尘埃,
它含情脉脉地照耀着魏台。
在白天,乌鹊飞至其中,
在花丛中,凤凰展翅飞来。
宝鉴散发着玉一般的光彩,仿佛冰雪能够洞彻它,
金色的光辉宛如月亮绽放。
从此方才明白乐彦辅,
只有真正有眼慧的人才能具备如此宝鉴。
诗意和赏析:
《鉴》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诗中以“鉴”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借助宝鉴洞察人生和世事的含义。宝鉴象征明晰的见识和洞悉力,诗人以此来引喻思考人生和明察时世的能力。
诗中描绘了宝鉴受尘埃影响而变得暗淡,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被日常琐事和世俗的纷争所迷惑而得不到真实的洞见。然而,在这层尘埃的掩盖下,宝鉴仍然含情脉脉地照耀着魏台,也就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显示了诗人对宝鉴坚守初心的赞赏。
诗中提到的乌鹊和凤凰,分别代表了普通的寒鸟和神圣的传奇鸟,它们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力量和价值的发现,以及时代的变迁和希望的到来。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人生中无时无刻都可能出现转机和机遇的观点。
最后两句:“玉彩疑冰彻,金辉似月开”,描绘了宝鉴散发出的光彩,它们既象征了宝鉴的明亮和透彻,又给读者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在洞悉世事后对智慧和洞见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宝鉴的描写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洞悟力的赞颂,呼唤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应保持独立思考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引导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
诗多唐代刻,柏尚晋时青。想得真君剑,犹余蛟血腥。
我自江乡有姓名,相逢契合义相亲。连行几宿来栖草,戢翼常时想避人。石岸风高难到县,今宵船住定为邻。南湖若肯寻幽隐,却把衷肠自缕陈。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腊尽江南梅发后。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曾见渭城人劝酒。嫩条轻拂传杯手。料峭东风寒欲透。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莫道故人今白首。人虽有故心无旧。
奠国荷隆栋,扶世纳夷轨。勋。勋庸书盟府,名氏垂信史。画饼既无成,坠甑亦云已。幽哦陶倦情,閒读探玄理。嗜古植雅正,愤俗馘淫靡。尚堪辈前哲,未屑睨余子。寒门车马绝,良月风日美。旁近东西邻,邂逅二三士。无钱焉能神,有酒犹粗旨。炙脔割肥羊,脍材斫长鲤。随分匪强致,
秋逢重九亦将阑,换得黄花青草颜。节物只能催我老,人生那得似云间。有心采菊非知菊,无意看山却见山。欲识渊明得真趣,夕阳倦鸟正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