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教劝吟》

若圣与人吾岂敢,空言犹足慰虚生。
明开教劝用常道,永使子孙持善名。
此日贻谟情未显,他时受赐事非轻。
庶几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教劝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若圣与人吾岂敢,
空言犹足慰虚生。
明开教劝用常道,
永使子孙持善名。
此日贻谟情未显,
他时受赐事非轻。
庶几此意流天下,
天下何由不太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劝诫。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与圣人相比较,自己并不敢自诩,但言辞空虚仍然可以安慰虚无的生活。他认为明智地开展教育并坚持常道,可以使子孙后代拥有美好的名声,使人们持续追求善良的品德。然而,诗人认为他所提出的这种教育理念和劝诫的意义尚未显露出来,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被接受。他希望这种思想能够传播到天下,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实现太平。

赏析: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善良品德的追求。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邵雍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对于塑造人的品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与圣人相提并论,但他认为言辞的力量仍然可以给人以慰藉。他主张通过明智的教育和坚持常道来引导子孙后代,使他们能够拥有持久的美好名声。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教育理念和劝诫的真正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产生实际的影响。

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希望这种教育理念能够传播开来,影响到整个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太平和和谐。这体现了邵雍对于社会稳定和人伦关系的关切,以及他对于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于教育和善良品德的思考,展现了他追求社会进步和太平的理想。诗词中蕴含着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松林阴森白日静,忽惊人世如奔湍。客行不避苦寒出,僧定端居不下席。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堂中白佛青髻鬟,气象冲淡非人间。坐令远客厌奔走,径欲筑室依空山。

  •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剩种秫秔供靖节,要餐杞菊学天随。不知底事池塘梦,犹到边城月暗时。

  • 《和魏教授见赠》

    清世文章日月悬,无才唯幸乐丰年。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

  • 《子夜四时歌》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 《翁常之挽词》

    晋画唐吟老愈奇,堪嗟动转是风机。幸能栩栩形中去,何不蘧蘧梦里归。

  • 《幽趣十二首》

    幽趣无人会,云依远岫行。寒塘时拨刺,古木屡敲铿。壁壳拖涎钝,花飞度粉轻。山泉烹石鼎,孤啜不胜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