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疑无地,知时复过时。
梅花遍南峤,雪岭亘西陲。
兔狡犹迷窟,禽逼讵立枝。
摧颓如我者,萧瑟欲胡为。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和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平地疑无地,知时复过时",暗含了时间流转的无常和人事易逝的主题。梅花遍布南峤(指南方高山),雪岭绵延西陲(指西方边陲),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和雪的广泛分布。接着,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动物与植物相比,揭示了兔子在迷失洞穴、禽鸟无处栖息的困境。这种对自然界的描述和对动物行为的借喻,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无常性。
"摧颓如我者,萧瑟欲胡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摧颓的意思是凋零、衰败,这里指代作者自身的状态。通过将自己比作凋谢的植物,作者表达了对自身衰老和无奈的感受。而"萧瑟欲胡为"则表明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词以梅花和雪为景物,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梅花象征坚韧和坚强的意志,而雪则象征纯洁和寂静。通过梅花和雪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人生的曲折和不确定性。他用动物行为的比喻来突出这一主题,并以自身的衰老和无奈作为诗词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赋予了诗词深刻的意境。它给人以沉思和思考的空间,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意义的思考。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连宛转桥。
内乡有园名天春,春时桃李如彩云。邑民携觞连帘幕,或歌或舞何欢欣。县尹中间意自若,直谓前世无古人。牡丹百品红与紫,华而不实徒纷纭。
渥洼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中有重臣承霈泽,外无轻虏犯旌旗。山川自与郊坰合,帐幕时因水草移。敢谢亲贤得琼玉,仲宣能赋亦能诗。
十二危楼百尺梯,飞飞丹凤五云齐。天垂翠盖东皇近,地拂银河北斗低。花靥秋空戎马顺,神灯夜烛海鸡啼。仙童与报麻姑会,应说蓬莱水又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临决遗经自圣衷,固殊野外与淹中。五三典礼勤稽古,十六星霜久积功。倚席居然惭寡浅,登床安敢紊卑崇。防民不在文为末,端击宫庭实践充。